大数据下的我们,正一丝不挂地“裸奔”着
发布时间 : 2018-09-04
李彦宏说过:中国人更加开放,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,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,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。
这一言论瞬间击中了网民的痛点:在大数据时代,普通网民究竟还有没有隐私?是我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效率还是企业不尊重我们的隐私?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好个人信息?
不知道你是否有发现——现在很多社会事件一发生,不用多久,当事人的身份信息、微博甚至家庭住址全都被公之于众,网友们可以很轻松地人肉出他们的相关信息。
是的,我们的个人信息、隐私好像任何人都能够轻松获取一般,暴露在网络之中。
在我们享受互联网便利的同时,自己的隐私也成为商家的「数据大餐」:你的数据被卖给品牌商、保险推销、房产中介、诈骗团伙,甚至被用来操纵选票。大数据面前,我们都在「裸奔」。
这归咎于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常面临的「选择」:是否同意获取个人信息。使用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,注册一个网络账号,都会让用户提供手机号码、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等隐私信息。
我们选择了「同意」,让它们获取了我们的个人信息及隐私。之后企业由于「监管不力」、「保护不周」而发生了数据泄露事件,无数的用户数据、个人信息被曝光,被兜售。
8月28日,华住酒店爆出的信息泄露大新闻,只需8个比特币(约人民币37万元),就可以轻松获得1.3亿条酒店入住登记身份信息,和2.4亿条酒店开房记录。
你可能会不以为然:不就是一个酒店隐私泄露了嘛,没啥大事,大不了我重新再注册一个就行了。
你要是这么想就大错特错了。
他们可以把你的手机号卖给各行各业,你会接到无数的推销电话;、他们可以根据你的消费情况和家庭住址来找到你家,进行有目的性的犯罪;
他们可以拿你的登录密码和手机号来尝试登陆其他网站,比如支付宝,QQ,微博,某些企业官网等;
其实,华住酒店开房数据的惊天泄露,展示的,或只是无数中国人集体「裸奔」的冰山一角。
这样的数据泄露与交易活动,每天、每时、每刻都在发生。
只是刚好,华住集团以它的品牌实力、用户量,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在兜售华住集团开房数据的「暗网」中,还有例如「18万股民数据」、「P2P平台数据」、「某省学生学籍数据」、「信用卡信息」、「支付宝账号」等等数据的兜售。
这些数据的泄露影响之所以不像华住集团那么大,可能是因为这些不法卖家并没有直接说明数据的初始来源。
但我们很难保证,里面就没有自己的个人信息。我们的隐私,也许正在互联网深处或某个云端,一丝不挂地裸奔着。
马云说,数据将取代石油,成为新时代的第一核心资源。
为了攫取新时代的「裸奔」,无数企业蠢蠢欲动,对用户数据的窃取,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。「黑市」之上,违法违规,对用户隐私数据的肆意买卖,中介、骗子们狂轰滥炸,让无数用户无可奈何。
各大企业对用户隐私的漠视,安全漏洞层出不穷,隐私泄露犹如家常便饭。利用互联网的便利,这些林林总总、意图各异的窥视者,你看不到他们,他们却能时刻盯着你。
不少受害者发出心声:隐私信息泄露后带来的直接财产损失,骚扰电话造成的精神负担,绑架、勒索、诈骗带来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威胁,谁来保护我们的隐私?
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,人们衣食住行、消费习惯、个人隐私等信息越来越容易被采集和使用。
各机构、企业对数据的采集和利用,在提升生产生活效率的同时,由于对用户数据的保护措施不够完善,使得个人隐私面临前所未有的泄露风险。
大数据时代,不管是站在用户自身隐私保护需要角度,还是站在政府、企业公信力维护角度,加强个人隐私保护角度都必须被重视。
从当前情况来看,泄露个人隐私数据的形式主要有三种:
一、采集数据的机构、企业内部员工,为了谋取私利而出卖用户数据。
二、黑客个人或者团队,通过攻击机构、企业获取用户信息来谋取暴利。
三、各机构、企业之间在进行数据共享利用时,导致了隐私数据的泄露。
所以对个人而言,应该避免在网站、App注册填写过于详细的个人信息,以及减少填写次数,不浏览一些不正规的网站,不下载、使用一些未知的软件,防范“信息病毒”、严控系统权限,避免信息被盗取泄露;
对企业而言,需要对用户数据的管理与保护措施进一步改善,对员工的权限进行合理的分配,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,在内部进行安全整顿,避免员工主动泄漏企业内部敏感信息行为的产生。
对政府而言,需要更加重视隐私和数据的重要性,要严厉惩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,严厉打击个人信息贩卖的黑色产业链,对于侵犯消费者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,形成常态化监管机制。
上一篇:用社交软件办公,可能一不小心就毁了一家公司!
下一篇:2018中国网络安全年会在京召开,聚焦数据安全和信息保护